株洲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三管齐下 办公用房保障效能取得新突破
发布日期:2023-02-10作者:信息来源:
2023年1月8日,“跨资源、跨系统、跨层级”调剂的株洲市原商检大楼维修改造项目正式开工了。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8月份完工,为我市新增7000余平方米优质办公用房,有望打通我市市直机关办公用房肠梗阻,彻底解决市商务局租房办公及市妇联、市贸促会等单位的办公用房难题。市机关事务局管理局2019年成立以来,在加强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方面勇于转换思路、注重创新实干、树立宗旨意识,取得了重大成效。
重创新疏堵点。面对新时代我市办公用房的新任务新要求,我们坚持转换思路,向管理创新要效益。2020年8月,经报请市政府审批同意后,我局组织工作专班,开展“跨资源、跨系统、跨层级”调剂闲置原商检大楼和原市国税大楼(以下简称“两楼”)办公用房工作。“两楼”项目启动以来,局领导多次赴国家、省、市海关及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,争取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,于2021年与市海关签订协议,将原商检大楼无偿调剂给我市使用。因国家税务总局尚未批复,经市政府批准,我们决定将“两楼”分标段实施。我们转换创新思路、挖掘利用资源,加强“跨资源、跨层级、跨系统”调剂利用闲置办公用房,盘活办公楼存量资源、增加存量供给,在全省开了先河。
重管理见成效。办公用房管理是服务保障机关高效运转的重要内容,我们致力于厉行节约又实现保障更好、服务更优,切实提高办公用房的管理。开展专项清查,摸清底数。抓管理必须摸清底数,制定措施才能抓好落实。2022年,我们组织专人对39个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211处办公用房与业务用房开展清查工作,逐步建立了数百家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台账,快速打开工作局面。注重集约保障、提升效能。我们于2019年提出“办公过河”的理念,推动市直单位逐步向河西相对集中办公,目前市城管局、市审计局、农机事务中心已搬迁至河西相对集中办公。依法收回市委明楼使用权恢复其办公用途,成功调剂原商检大楼后,持续推动原市国税大楼调剂工作,预计能新增1.5万余平方米优质办公用房资源。盘活闲置资产,保值增值。对于腾退、闲置的办公用房资源,我们遵循“能用则用,不用则售,不售可租,能融则融”原则,2022年先后4次向市财政局报送闲置资产处置意见,积极配合开展盘活处置工作,联合市财政局下发《关于开展闲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的通知》,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重保障解难题。为党政机关做好服务保障是我们的工作宗旨。结合我市办公用房现状,我们深入调查研究,围绕解决困难需求上下功夫、围绕服务保障上做文章。调剂安排市直新入职一般干部临时周转住房,我们从现有闲置公有住房中调剂安排16套住房,解决市直单位新招录外地年轻公务员的住房需求。下一步,我们还将继续对一般干部住房需求进行摸底,力争扩大一般干部周转住房供给,优化周转住房布局,逐步实现周转住房“保基本、能循环、可持续”。有效改善集中办公环境,2022年,我们切实改善了五老机关、团结大院、市委大院等集中办公区的屋顶漏水、照明、消防安全等问题,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办公场地改造,顺利推动市信访局危房拆除及搬迁,提升干部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。积极推动市直单位办公区停车场服务社会公众,错峰安排党政机关、社会群众车辆停放,共推动21家单位有序开放内部停车位982个,其中新能源车位数47个,解决群众停车难,市政协主席聂方红批示“值得肯定和表扬”。
2023年,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市“项目攻坚年”活动中,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,大力推进市委明楼改造、市委办公楼加装电梯、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建设、原市国税大楼调剂等重点项目,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形成项目推动有力、项目管理有数、项目服务有担当的工作格局,发扬成绩、补足短板,以 “五保”(安全、质量、廉洁、速度、节约)为目标全力推动项目建设。
责任编辑:市机关事务局管理员